尊龙人生就是博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官方网站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长葫灌区:深化灌区改革 筑牢水安全防线

发表时间:2024-01-16

  □ 罗景月 安天杭 蒋文 邵明亮

  早晨山谷间浓雾还未散去,葫芦口水库现代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已是一片热火朝天。位于四川省内江市的葫芦口水库是长江二级支流威远河梯级开发的中型水库,常年与上游长沙坝水库联合调度,保障长葫灌区内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

  作为长沙坝、葫芦口两座水库的运行管理单位,四川省长葫灌区运管中心(以下简称“长葫中心”)还统筹管理灌区内的团结干渠、联合干渠和工业生活供水管道。“自2021年12月挂牌运行以来,在省水利厅的指导下,积极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以‘六化’建设为主路径,精准施策、科学调度,有力保障了灌区供用水安全。”长葫中心副主任邹方元介绍。

  保民生、促发展

  “一体化”助力提升灌区供水安全

  “2023年主汛期前,葫芦口水库出现1995年以来第二低水位。但现在供水量已远超1995年,如何缓解供水矛盾,确保饮水安全,是我们面对连续严重旱情最发愁的事。”葫芦口水库管理所所长黄斌介绍,长葫灌区处于川南缺水地区,来水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10。

  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灌区供水安全是长葫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长葫中心挂牌运行后,以“一体化”改革为契机,以“优先保证生活用水,确保生态基本需水,保障粮食生产合理需水,优化配置农业、工业、航运、旅游等生产经营用水”为原则,统筹管辖范围内的水资源,采取科学调度、精准供水等举措化解供用水矛盾。2023年,长葫中心向灌区累计供水7764万立方米,其中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6103万立方米,农业灌溉1052万立方米,生态补水609万立方米,圆满完成春灌、生产生活生态等供水任务,连续两年实现灌区满栽满插,保障粮食安全。

  强化管理举措的同时,长葫中心也积极利用工程措施,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灌区输水效率。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安全用水的需求,长葫中心牵头推进长葫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为长葫灌区的水安全进一步保驾护航。”

  据邹方元介绍,2022、2023年长葫中心完成的年度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投资累计9165万元,整治干渠11公里、干渠渡槽12座和新胜支渠,建设水雨情监测、渠道量测水、视频监控、闸门自动化控制、安全监测等信息化设施118处。通过现代化改造项目,团结干渠输水效率提高了20%,有效减少输水损失,为应对旱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细算好水账

  以“企业化”思维服务用水户

  釜溪河位于长葫灌区的下游,受城镇雨污混排、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问题影响,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较差。自2012年起,长葫灌区在四川省水利厅工作指导下,开始对釜溪河(威远段)进行生态补水。但近两年因持续遭遇严重旱情,在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后,长葫水库可供调度的生态补水量减少了一部分。

  而在这种情况下,2023年,釜溪河(威远段)国考断面生态流量和水质依然顺利通过了年度的达标考核。

  “这是通过精细算水账,倒逼受益市县节水减排的结果。”邹方元道出好成绩的“秘诀”,得益于对“六化”建设中的“企业化”实践,“我们用‘企业化’精准服务理念,对用水市场和地方政府进行了充分沟通和节水倡议,这是算好水账的前提。”

  根据长葫水库年末蓄水量、多年平均来水量和现状年市县实际用水量进行综合分析,长葫中心提前制定供水分配计划,通过与受益市县联席会议、情况通报、专项沟通等联络机制,加强与灌区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告知受益市县可能出现的旱情,提出开展节水减排行动的倡议。在长葫中心倡议推动下,威远县开展老城区雨污分离建设工程和工业园区中水回用项目,增加县城污水妥善处理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节水减排两重功效,在生态供水量减少的基础上确保釜溪河(威远段)水质达地表水Ⅲ类的任务完成。

  在“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推动下,长葫中心建立了长葫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长葫灌区春灌协调、长葫水利工程防洪等一系列联系机制,与灌区地方政府、水利部门和服务对象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掌握灌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情况,提高灌区基础设施功能和服务水平,全面实现联防联动,促进了信息的共享和管理工作的沟通,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满足了服务对象用水需求,圆满地完成了年度供水任务。同时,长葫中心要求员工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经常性深入灌区各水厂、企业、种植区,开展供水市场调研,了解用水需求,做好自贡应急供水、威钢工业供水、灌区春灌等年度供水服务,用水户满意度达100%。

  下一步,长葫中心将坚持深入贯彻新时期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3226”工作思路,奋力推进四川省直管大型灌区“六化”建设,全力打好“管水、蓄水、节水、护水、保水”组合拳,持续优化水资源配置,筑牢川南片区水安全防线,为四川省水利高质量发展贡献长葫力量。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4年1月16日

作者:罗景月 安天杭 蒋文 邵明亮
责任编辑:罗景月

这些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有了新进展→

《繁花》带火的黄河路,还有多少